关于对人才建设的几点看法
我认为人才的认定,首先得符合以下基本衡量标准:对自己所属的企业忠诚,具备大局意识,有较强的专业能力。
获取人才有内部培养及外部引入两种方式。引入方式没有利弊之说,在特定条件下,我个人认为管理型人才更适合内部培养,业务型人才外部引入更为宽泛。无论哪种方式,给人才创造其体现价值的平台机制是关键。
平台与机制也需要人才的自己创造,在职场中,我们往往充当着规则的执行者和制定者双重角色。两者出发点不同,但体现了从业者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水平。
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“人岗匹配”,我觉得企业
中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,因为他(她)代表了一个岗位,如果这个岗位的设置有问题,那是制定者的问题。
作为人才,具备在自己所属领域的专业度是基本要求,有没有做到更好或者是独树一帜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是人才的思维方式。而以上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展示和证明,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,其实都要考虑这个问题。
思路决定出路,而思路的产生很重要。自己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决定了最终的思路,在当下信息来源丰富的时代,我们要选择型性的去看、去听、去想。所以说了解一个人,看他的行为习惯及身边的圈层很重要,我们要克服从众心理,坚持有自己的选择。
说教式的企业文化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及人的认同,快乐的工作,不拘一格的形式才能更多的调动内在的动力,但原则和底线每个人都得遵守。
同时,人才的认定也是有特定的环境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也会有不同的需求,作为人才要与时俱进、不断学习,要敢于担当、具备大局意识,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和企业(或者平台)是相互支撑的。
2023年民东集团着手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,其中提高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列为一项重要工作。素质分为技能素质与内在素质,技能素质主要指专业度,内在素质包含品质、性格等。通过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,公司希望在现有涉及的领域能有更好的业绩,公司上下能建立趋于认同的价值观。
不甘现状,不断追求卓越是提升自我的动力,也是人才的基本思维。追求卓越的前提是要建立正确的、成立的高水平目标。这就需要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,除了不断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更高的圈层,其核心还是提升自己。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,将精力时间多放在关心的领域才有可能获得机会和灵感,就像运动员年复一日的训练一个简单的动作一样,其实是达到全方面的一种记忆模式状态。
一个团队中,有些人从事的分工比较抢眼,也有些平日里默默无闻,但所有的因素具备了才有可能实现最终追求的结果。在人才界定方面,往往会忽略那些默默无闻的分工角色,我认为是不对的,这些角色往往更需要注重细节,只有严格要求自己,对专业追求更高的人才会做到。只要坚持自己的选择,我相信终究会获得认可!
总结以上,我认为,坚持自己的选择,建立更高的目标,不断提升自我,相信大家都会赢得尊重,实现价值!
以上与大家共勉。
董鸿才
2023年2月16日